本文目录一览: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
1、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戡乱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
2、”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靠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3、揭开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序幕的,就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1947年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从鲁(山东)西南出发,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4、月上旬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军,兵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一路上,刘邓大军粉碎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8月末胜利抵达大别山。
5、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6、新华网湖北频道8月27日电 8月25日,志愿重走“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之路,重温革命历史,传播爱国、拥军、环保情怀的全国18所大学的21名女大学生,徒步到达大别山区麻城市。
千里挺进大别山牺牲巨大其战略正确吗
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凡事都不可能完美,进入大别山牺牲了非常多战士,但是它的作用是巨大的,我认为跃进大别山是妙招。
经过了上述考察,我们就能知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刘邓大军既然已南渡黄河开始转入外线作战,也就没有半途而归的道理。鲁西南战役结束没几天,就面临了背水而战的危机。
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使美军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千里挺进大别山下一句
1、他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千里挺进大别山,命悬一线却能绝地反击。襄阳战役,他死里逃生,整排仅剩三人幸存。双堆集战斗,他嘴巴被子弹打穿,险些丧命。西南剿匪,他镇定指挥,面对土匪的无耻行径,他带领部队打退土匪五次进攻。
2、千里跃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确是一步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
3、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4、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
5、进入大别山的十二万四千余人,仅剩五万八千多人。 千里挺进大别山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6、解放战争初期,重庆谈判结束后,双方开战,战争初期国民党占优,刘峙围困李先念的中原军区,所以要中原突围,而随着战争的发展,国军在山东和陕北发动重点进攻,刘邓挺进大别山是打出敌人的薄弱环节,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
千里跃进大别山胜利原因是什么?
1、为了解放战争的进一步胜利,牺牲是巨大的。刘邓大军进大别山,主要目的就是将战场引向蒋管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原因是为了经略中原,取得变化全局的作用。
3、我个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从全局来看,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反攻的序幕,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大别山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军占据大别山可以有效牵制敌人。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渴求独立、富强的理想压抑太久了。中共的土改又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从数字和史实上看,国民党急速堕落和腐败是令人不可想象的。
5、中原野战军这一时期之所以野战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千里跃进大别山及创建大别山根据地时遭受了严重损失。如前所述,刘邓部队在通过黄泛区时,将重武器特别是大炮全部丢弃,这无异于将几个主力纵队解除了一半武装。